欢迎来到专业的信友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范文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正文

2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实践与思考论文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时间:2022-04-05 15:00:01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实践与思考论文调研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实践与思考论文调研报告【精选推荐】

 

 某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党建工作论文)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乡村发展新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社区 xx 自然村积极探索抓基层党建与促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地方产业优势和特色旅游资源,实施“五抓五强促五新”工作措施,以“兴旅富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擘画乡村振兴“xxx 画卷”。

 一、背景情况

 xxx 自然村隶属于 xxx 县石 xxx 镇,位于石庙镇政府驻地西北部 8 公里,南靠鲁北地区最大的平原林场——沙窝林场,北靠惠归路,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经济空壳化、村庄空心化、产业单一化等乡村发展短板,也成为困扰 xxx 自然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党建基础。xx 年以来,石庙镇将 xxx 自然村作为乡村振兴试点村,突出党建引领,聚焦乡村“五大振兴”,大力实施“五抓五强”工程,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幅产业兴、文化浓、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二、主要做法

 (一)抓资源整合强产业,打造致富增收新引擎。充分整合农村闲置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建设乡村产业园区,汇聚村内能工巧匠,生产乡村特色产品。实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资源集聚、产业集群。一是策划包装千层底布鞋、古槐蜂蜜、手工老粗布等“土味”产品,突出“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的乡村产品优势,加快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产品附加值高的乡旅优质品牌。二是因势利导,成立电商产业发展中心。整合农村老布鞋、手工粗布、柳编艺术品等 10 余种乡土产品,建设线上“农礼铺子”,打造“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 30 万元。三是做大做强做优 xxx 品牌,加速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聚焦乡村民宿、共享农庄、康养基地、农耕体验、特色观光等新型业态,积极引进建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乡村产业全要素集聚、全链条赋能。

 (二)抓人才建设强队伍,强化乡村发展智力支撑。大力实施“沙里淘金”工程,汇聚农村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优秀群体,建立 12 人的 xxx 自然村优秀人才库,建立 3 名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注重把综合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担任村党支部成员、合作社理事长,为农村发展积蓄人才活水。实施“人才归雁”计划,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吸引支持企业家、义工组织、学生教师、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创业,目前已回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2 人。

 (三)抓文化传承强特色,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以 xxx 自然村民俗文化为基本载体,建设四条不同主题的民俗文化街,街道以墙体

 喷绘和实物展陈的方式,带领游客回味乡土记忆,游览体验“向往的生活”。汇聚老木匠、剪纸艺人等能工巧匠,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和木匠铺子,打造兼具生产、销售、体验、观光功能的新民艺综合体。成立戏曲协会,传承和弘扬鼓子秧歌,每年举行演出 30 余场。与此同时,规划建设鼓子秧歌文化广场,打造集文艺演出、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四)抓环境保护强生态,凝聚绿色发展新动能。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推出“生态+旅游”“种植+休闲”模式,投资 120 余万元建设以“白鹭的森林”为主题的民宿院落,包括 10 间民宿套房和 1 间餐厅;同时开发林场周边土地,规划占地 28 亩的“健康田园”农耕体验区,种植蜜薯、甜菜、沙土山药等农产品,创新“体验式”乡村旅游,推出 xxx 自然村果蔬生态品牌,打造以种植为主,兼具采摘体验、游赏观光功能的生态田园体验基地,累计接待游客 2000 余人次。

 (五)抓党建引领强组织,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持续深化“党建+过硬支部”建设,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五个一”活动,即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讲一个红色故事、举办一次知识竞赛、举行一次专题研讨、学习一堂专题党课。组织党员成立志愿服务队,与 20 户贫困户结对帮扶,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党群“心连心”志愿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深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党员群众入股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工作机制,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县地处长白山东麓,辖 8 镇 1 乡 3 个街道 200 个行政村,人口 22.2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 9.8 万人,占 44.14%。该县 1994 年被列为吉林省首批国家级贫困县,2011 年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2017 年被列为吉林省深度贫困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及重要指示精神,**县针对长期以来村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环境脏乱差、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和短板,以抓实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着力点,推出系列举措,打出了一整套以党建促脱贫攻坚、以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组合拳,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基本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2018 年,**县委围绕“大党建引领大发展”,出台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推出 5 个方面 24 条具体举措,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共同部署、协同推进。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机制。建立县委统筹、乡镇党委主抓、包保帮扶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二是明确村级组织工作职责。结合实际制定村级组织 10 项工作制度,围绕领导班子、支部制度、村务制度、扫黑除恶、集体经济、服务群众、巡村值班、村规民约、环境卫生、乡村文化 10 个方面,明确了村干部 40 项具体工作内容,着力解决政策悬空、

 落不到底的问题。三是在责任落实上严格考评奖惩。把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对年度工作任务没有完成的,取消当年评先选优资格,降低绩效考核档次。县委组织部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全程跟踪调度、实时督查、定期通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问责。

 (二)扭住干部工作不放松,千方百计激发干事热情 近年来,县委组织部下功夫解决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先是优选大学生进村干部队伍,接着又把返乡创业人才作为村干部后备力量加以培养。2019 年,又把 77 名退伍军人选配到农村一线工作。同时,采取 3 项措施激发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一是评选红榜、粉榜、灰榜,通过好、中、差强烈对比,激发村班子内生动力。以省委农村党建星级评定标准为参照,按照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服务群众、美丽乡村 4 个方面量化打分,评星定档,授予先进村红榜、提进村粉榜、后进村灰榜,大大激发了村干部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全县形成了先进村再接再厉、提进村对标提升、后进村奋力翻身的比学赶超局面。二是设置擂台赛,相互比拼,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奋勇争先的斗志。举办“脱贫攻坚·书记加油”擂台赛和“美丽乡村·书记加油”擂台赛。擂台上,村书记发表演讲、作出庄重承诺,本村宣传队配合村书记献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村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在台下助威,村民为本村呐喊加油,形成干群团结一心、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生动局面。三是星评村干部,晒出成绩单,激发全体村干部的干事热情。制定村干部履职考评办法,按照村干部职

 责分工和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类考核、横向评比、评星定级。在全县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现场颁发星级标牌,表彰先进、激励后进,营造人人争星、比学赶超的氛围。针对少数村干部“坐在村部不爱动,村民来找不耐烦”等问题,县委制定严格的巡村制度,规定村干部每天巡村,现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实现由群众找服务向干部送服务转变,推动了村级组织工作常态高效、务实规范、贴近群众。

 (三)下大功夫抓产业,为乡村振兴打下牢固基础 县委按照“县有支柱项目、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的发展思路,下大力气发展产业项目,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村集体经济提速发展。针对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缺乏资金、融资困难、发展起步动力不足这一实际,县委为各村注入三支“助推剂”。第一支为“加油剂”。对部分有资源、有技术,但缺少资金的村,县里争取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 650 万元,扶持 13 个村发展产业项目,同时以每村 20 万元的标准,扶持 56 个村发展产业项目。第二支为“黏合剂”。对个别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技术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整合资金“打捆”使 用,项目所得收益平均分配。第三支为“补血剂”。县委专门划拨 612 万元,对 2018 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 10 万元的 123 个村全部补齐至 10 万元,增加薄弱村集体经济积累,解决他们没钱办事的难题。二是发挥资源优势,狠抓三大支柱产业。抓木耳产业。全县已建成标准化菌包厂 52 家,木耳农场 14 个,有近 4 万人从事相关

 产业。黑木耳年栽培总量已达 6.5 亿袋,产量达 3.5 万吨,产值达 34 亿元。抓光伏产业。结合精准扶贫,投资 10.15 亿元,建成了全省单体最大的 130 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年提供扶贫资金 1500 万元,可持续受益 20 年。抓黄牛产业。引进总投资为 6.4 亿元、全省规模最大的澎派黄牛养殖一体化项目,年上缴收益资金 1800 万元。目前,全县黄牛存栏量稳定在 7.8 万头,发展势头良好。三是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助力脱贫增收。发展电商扶贫产业。建立一个县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4 个镇级和 101 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形成“龙头电商管营销、服务站点管收购、贫困群众管种养”的电商模式。发展乡村旅游。重点建设东满抗联红色文化园区、红日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旅游项目,带动 2000 余户农民获得收入。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先后组建专业合作社 915 个,家庭农场 166 个,经营种类涵盖生态大米、人参、蜂蜜等 100 余种,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销售额达 3 亿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四)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让“党心连民心”实实在在动起来 县委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深入开展党建促服务群众活动,把基层党建工作实打实地抓到村级组织。一是突出政治思想引领,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百姓心坎里。依托村部常态化开展农民夜校和文化大讲堂活动,用“百姓语”和“家常话”宣讲党的理论、政策以及群众身边脱贫故事、成功案例,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培养新时代乡村文明人。二是突出组织制度引领。推行党支部“五好

 六必工作法”,坚持天天 10 分钟学习制度、周集中学习制度、月主题党日制度、季检查通报制度、年考核评议制度,使“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功能显现出来。三是倾心打造红色文化宣传阵地,让文明新风传播。结合村情实际,制定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村规民约,以张贴铁艺牌、墙体彩绘、石碑刻印、悬挂灯笼等形式,在村屯显要位置予以公开,引导村民自觉克服生产生活陋习。组织开展“好婆媳”“好邻里”“好村民”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将评选出的道德“明星”在村部显要位置上榜公示,以点带面,倡导文明道德风尚。四是持续开展“党心连民心·十五个一”主题活动,搭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大平台。全县各村聚焦空巢老人、军烈属、妇女及留守儿童等重点服务对象,每月开展 1 至 2 个主题服务活动。3 年来,农民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越来越成为村屯民情常态,充分彰显了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向心力。

 (五)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激励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一是组织开展“五美一净”创建工作。出台党建促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创新提出美丽村庄、美丽村部、美丽村路、美丽农家、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五美一净”创建标准,以幸福宜居、整洁美观、道路洁净、花树怡人、邻里和睦为核心描绘了美丽乡村愿景。从 2018 年开始,每年按季度开展美丽乡村四大专项行动,分别为一季度的“镇村书记宣传承诺”、二季度的“干部群众美化绿化”、三季度的“搭建擂台比学赶晒”、四季度的“对标先进整治提升”,构建起了乡镇党委牵头抓总、村党组织具体实施、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主动

 参与的责任体系。如今的**乡村旧貌换新颜,“一村一标、一街一景”特色鲜明,行走在村里,青砖红瓦洁白墙,红花绿树芳草香,处处美景、村村如画、美不胜收。二是建立健全“五赛一评”创建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五赛”即搭建比拼擂台,通过户户竞赛、组组竞赛、村村竞赛、乡镇竞赛、团体竞赛,自下而上逐级激发整治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一评”即实行督查巡查考评制度。县委要求村党组织每周入户检查一次环境卫生并当场打分,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妇女一个家”评比公示展板,将每户的得分情况向全村公示,形成了反向激励。三是统筹推进“比学亮晒+考核评价”,营造创建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参加美丽乡村游走活动,是好是坏拿出来晾晒。乡镇干部在游走中相互比对,取长补短,自加压力。每年 9 月份县委组织部对 200 个行政村进行一次全面年度考核,按照百分制予以评分定档。县委连续两 年举办“美丽乡村建设千人大会”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展”,邀请千余名干部现场点评,评出年度最佳美丽乡村、最佳美丽村部、最佳美丽村路、最佳帮扶助力单位和最佳进步村。

 二、经验启示 (一)乡村振兴战略落不落地,县(市、区)是主战场。首要的是县(市、区)委强化统...

推荐访问:党建 振兴 调研报告 2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与思考论文调研报告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