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信友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范文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财政发展“十四五”规划

时间:2022-04-06 11:1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发展“十四五”规划,供大家参考。

财政发展“十四五”规划

财政发展十四五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期间xx财政改革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xx财政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财政在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财政收入质量持续提升。规模大。20xx-xxxx年,xx辖区财政收入跨越xxxx、xxxx、xxxx亿元台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xxxx亿元增长到xxxx亿元,规模在全国xx个省级财政中居第x位。产出高。xxxx年每平方公里产出财税收入x.x亿元,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结构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超xx%,先进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税收比重超五成,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税收比重超八成。

(二)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税源成长性好。市场商事主体超xxx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x.x万家,每平方公里纳税登记户数超xxxx家,税源密度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政府债务率低。坚持稳健审慎理财,注重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我市政府综合债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财政支出重点投向民生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从xxxx年的xxxx亿元增长到xxxx年的xxxx亿元。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近七成。其中,教育、医疗支出年均增幅分别达到xx%、xx%。

(四)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地。xxxx-xxxx年为企业年均减负超xxxx亿元,xxxx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占GDP的比重为x%,比全国平均水平高x.x个百分点。政府债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xxxx-xxxx年发行地方债分别为xx亿元、xx亿元和xxx亿元,支持稳投资补短板。

(五)财政治理效能不断提升。xxxx年、xxxx年我市两次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显著”通报表扬和资金奖励,彰显了xx财政预算管理工作在全国的先行示范位置。建设智慧财政一体化系统,为xx“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贡献高质量的业务拼图和实施经验。

“十三五”时期,xx财政改革发展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突出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财政收入增长低于预期。xxxx-xxxx年我市财政收入分别增长x.x%、x.x%和x.x%,xxxx年受疫情影响收入增长压力巨大,“十三五”时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速将低于xx%的预期标。二是存量财力快速削减。xxxx年以来我市大力盘活使用财政存量资金,存量财力快速削减。三是先行示范区建设需求巨大。当前我市正全力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同时聚焦“七个有”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各方面资金需求快速增长。

二、“十四五”时期xx财政的发展环境和机遇挑战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同时新冠疫情将深刻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发展趋势,需要财政在统筹考虑内外经济平衡的前提下,增强财政应对风险的能力。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经济运行依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新产业、新经济、新商业模式不断孕育,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同时面临外部环境不断趋紧、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这就需要财政部门更加主动地发挥财政在政府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作用。

从xx自身环境看,市委六届十二次***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对标纽约、东京、伦敦、巴黎、香港、新加坡等世界一流发达城市,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因此,未来五年xx财政工作要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下统筹谋划。

(二)xx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

xx经济基础实力雄厚,拥有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经过四十年的发展,xx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整体经济运行稳中提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5G等新基建投资提速,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具备规模巨大的市场优势和潜力,整体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xx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面临“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和党***给予xx特别的关怀、赋予崇高的使命,xx市委市政府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坚持主动作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加快补足教育、医疗等短板,未来将有更多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落户xx,预计xx将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xx财政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已初步搭建现代财政制度的主体框架。xx财政围绕***、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收支组织、预算改革、绩效管理、市区体制、财政管理、服务大局、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协同推进,财政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财政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在新时代深化财政改革创新具有较好的基础。

xx财政管理稳健,财政政策实施空间较大。一方面,国家针对“双区建设”赋予xx在重点改革领域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财税政策突破空间较大;另一方面,我市整体债务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债务空间大,这些都为xx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xx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

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新时代xx发展阶段性特征,从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十四五”时期xx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

xx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十三五”中后期财政收入增幅持续低于GDP增速,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等多因素叠加影响,预计“十四五”财政收入增幅将处于较低增长区间。同时,xx全力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财政支出需求快速增长,整体收支平衡压力巨大,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xx财政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多,xx作为工业强市、外贸大市,在中美经贸摩擦中首当其冲,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需要财政部门动更加积极有为,继续拓宽减税降费成效,着力扩大总需求,提前做好风险应对预案,主动防范化解公共风险,切实增强财政抗风险能力和经济发展韧性。

xx先行示范区建设财力需求巨大,需要综合统筹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先行示范区建设。按照2025年xx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目标,未来五年需在科技、产业、民生等领域全方位加大资金投入,仅靠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建设需求。需要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厘清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面统筹政府资金、资产、资源,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高综合统筹能力和驾驭经济能力。

推进“双区”建设需要更好地调动市区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双区”建设支出需求大幅增加,市区两级都面临财政收支平衡缺口加大的问题,而且各辖区财力水平差异较大,还存在税源过度竞争的情况。需要进一步优化市区两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对标国际一流城市,xx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财政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供给效率,通过财政政策精准推进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优化财税营商环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2021-2025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双区驱动”的重大机遇期,也是xx跑好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程”、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五年。xx财政将对标国际一流城市,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率先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为“双区”建设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建成现代财政制度,健全财政资金、政策、项目统筹保障机制,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构建市区两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双区”建设提供坚强财力保障和体制机制支持。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先行示范区建设“五大战略定位”和第一阶段发展目标,聚焦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十大率先任务”,率先建成现代财政制度,健全财政资金、政策、项目统筹保障机制,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构建市区两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财政管理典范。

围绕这一发展目标,确立xx财政改革五大定位:

----建设可持续财政。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涵养新财源、培育新动能,促进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主动防范化解公共风险,提升财政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设公共型财政。坚持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为方向,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聚焦社会公共服务和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主动补位,优先保障,创新财政体制机制,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建设效能型财政。坚持高效务实、统筹协同,科学界定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推进财政资金高效统筹使用,促进各级政府和各单位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有效保障宏观调控、重大改革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法治型财政。坚持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完善现代财政法律法规体系,拓宽财政信息公开范围,更加注重运用法律制度来规范财政管理,确保财政治理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把财政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透明化运行轨道。

----建设数据型财政。坚持数据互联、信息共享,深入推进财政大数据建设,加快财政业务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数字财政”和“智慧财政”,实现财政数据资源利用最大化,提升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第三章“十四五”时期重点改革任务

坚持目标导向,对标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阶段目标,明确xx财政“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和发力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十四五”时期面临的重大不确定性,将“紧约束、紧平衡”的典型特征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巨大压力,贯穿到“十四五”始终,形成xx财政“十四五”重点改革任务。

一、全面深化财政改革,促进xx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现代财政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流程管理,完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形成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统筹配置的政府预算体系。

深入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全方位做实做细项目库,所有支出都要在项目库中实打实编制具体项目,所有预算支出全部纳入评审范围,严格控制新增支出事项,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各预算单位以往基数全部取消,加强预算支出整体审核,从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出发,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编制预算,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明确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在

预算管理权限的职责分工,在加强预算约束的基础上赋予预算单位更多管理自主权,强化预算单位对预算管理的主体责任。准确把握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围绕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扎紧预算管理制度“笼子”。全面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逐步将预算单位实有资金等全部财政资金纳入动态监控范围,建立涵盖预算编制、执行及支付的全流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

深化财政预算监督及绩效管理。把预算监督、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既督促预算单位规范收支管理,又有针对性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见建议。持续健全“事前绩效评审、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的预算绩效闭环管理机制,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切实提升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建立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三年中期预算框架。借鉴新加坡模式,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政策跨周期调节的需要,按照三年滚动方式编制,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财政专项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相衔接,并根据规划期间的重大改革及重大政策,实施动态调整,不断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切实提高预算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二)确立权责清晰、统筹协调、合理有序、区域均衡的财力组织和分配新格局。

建立协同联动的财政收入管理机制。切实增强“财”为“政”服务的意识,加强财政收入组织的统筹协调联动。建立财政、税务、国土等收入组织部门的横向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分析研判财政收入形势,及时共享组织收入信息,形成组织收入工作合力。形成“财源摸底、收入预测、进度跟踪、质量评价”的纵向传导反馈工作闭环,在确保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完善政府“四本预算”统筹联动和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机制。逐步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转列、调入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许可,将政府性基金中与一般公共预算投向类似的资金逐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扩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规模,完善土地整备资金管理机制,通过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来提高财政收入。根据财政经济形势,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继续加大国资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深化财政存量资金管理制度改革,加大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对使用低效或长期沉淀的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保障民生支出。

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构建政府资金、资产、资源统筹管理的“大资产”格局,优化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推进政府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化、法治化、信息化和数据化,提高政府驾驭经济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资产管理与预决算管理相结合、与资金管理相衔接的现代财政管理运行机制。促进资产系统与财政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联通,以信息化为基础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清晰完整反映我市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有效盘活政府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探索试点公开募集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提高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效率。高标准落实好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报告国有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接受人大监督,增加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度、提升国有资产管理公信力。

实施第六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围绕建设先行示范区中心目标,优化市区两级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合理配置财力,充分调动市区两级积极性,构建市区两级权责清晰、运作畅顺、具有活力的工作体系。对涉及重大刚性增支事项的重点领域,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以及深汕合作区、前海合作区等具有相对独立管理架构的区域,光明科学城、福田深港合作区、南山西丽科学城等重点建设区,深入研究理顺财政体制关系。

(三)全面深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的财政风险防范体系。

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格局。推动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扩围升级,逐步从预算支出领域向财政政策实施、财政管理效果评价领域拓展,围绕预算支出结构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区域财力均衡、债务风险与可持续性等方面,探索建立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开展各领域支出成本效益分析研究,确保财政资源高效配置,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强化绩效管理跟踪监督及结果应用。鼓励、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培育良性竞争的第三方机构服务市场,为xx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增强支撑力量。完善政府绩效考核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及考核体系,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建立起鲜明的奖优罚劣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部门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

建立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机制。坚持底线思维,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建立财政可承受能力的风险研判、评估以及防范机制,做好财政防范公共风险应急预案。引导主管部门聚焦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重大项目投资、重点政策制定的事前评估论证,充分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完善民生支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评估,及时纠正超财力建设等支出政策或目标。

(四)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压支、提质、增效”目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推进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改革。强化财政支出的公共属性,削减不可持续的支出政策,调整无效和低效财政支出。综合考虑建设需求和财力许可,对重点支出领域予以统筹安排、优先保障。加大财政专项资金跨部门整合力度,探索建立专项资金评估退出机制,根据产业发展进程动态调整资金支持范围及规模。推进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组织行业主管部门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和核心绩效指标体系,推动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标准等衔接匹配,建立符合xx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动态调整机制的支出标准体系。

提升财政预算评审的“节支”效能。优化和改进预算评审方法,做好部门预算重点项目评审,积极探索推动第三方参与预算评审工作。着力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建立项目支出标准建设工作机制,推进部门项目支出标准建设规范化,强化已制定标准的应用。探索预算评审评价结果的综合研究利用。

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改革。创新投资评审方式,探索开展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评审、招标控制价和合同评审、PPP项目评审等。深入推进投资评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启动财政投资评审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推动财政投资评审政府规章列入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将建设单位的履职情况纳入投资评审内容,探索建立对投资评审发现违法违纪问题的移送处理机制。

建立完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及预算执行信息与财务核算管理之间的数据衔接,研究建设预算单位财务核算集中监控平台。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及资金存放管理,推进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信息化。推进政府采购审核授权支付改革,优化政府投资项目财政支付审核规则,促进建立运行高效的支付体系。继续完善财政性资金分配及存放管理体系,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统一的原则,在保障财政性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建立现代政府采购制度。全面修订《xx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及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政府采购交易制度,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推动实现“物有所值”采购目标。健全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机制,有效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权利。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继续推进采购代理机构和专家业务转型,不断提升政府采购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准。建成采购主体职责清晰、交易规则科学高效、监管机制健全、政策功能完备、法律制度完善、技术支撑先进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

(五)全面深化会计制度改革,加快实现会计管理现代化。

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探索完善会计准则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预算单位会计信息数据,探索开展会计准则制度贯彻落实成效研究。探索建立会计工作联系机制,优先与我市上市公司、集团总部等重点企业建立登记联系制度。加大与证监局、证券交易所、国资委、税务局、社会组织管理局等监管部门的横向沟通。丰富“三会”会计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形式,养成良好的会计学术研究氛围,为推动我市财会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推动会计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行业的分类指导和政策扶持,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和引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总部,不断推动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创新。完善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健全行业管理体系和协调监管机制,实施分类监督检查制度,提升行业社会公信力。积极推行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中介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审批,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告知承诺改革。

推进实施会计人才战略。建立会计人才清单,开展分行业、专业化、国际化人才摸查登记工作,通过调研、选拔、培养、交流、论坛等形式,加强财会人才交流联系,进一步服务会计人才发展。结合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企业管理会计研究等工作,探索建立咨询专家、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市会计准则制度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修订完善《xx市会计人员个人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会计人员信用管理。

加强会计行业诚信建设。围绕标本兼治,坚持查治结合,针对恶性低价竞争、挂名执业、冒牌执业、出具不实报告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一经查实予以严厉处理处罚。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公开曝光典型案例,推动信用信息公示,切实发挥震慑和警示作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营造诚信执业、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深化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研究制定我市财政电子票据管理制度,推动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票据系统与便民缴费等信息系统及公共服务平台的衔接,进一步拓宽“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应用领域。规范财政电子票据的报销入账、归档,促进财政电子票据全流程应用,助力会计核算业务电子化改革。

二、大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助力xx“双区”建设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财税营商环境,努力扩大税源、夯实税基,支持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支持我市核心产业链“稳链、强链、补链”,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

(一)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

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固本培元,放水养鱼,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着力发挥一揽子税费优惠政策对于落实“六稳”“六保”的关键性作用,加强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评估,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优化完善政策落地举措。

精准实施本土化的惠企利民政策。根据xx自身经济发展情况,主动研究出台实施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惠企利民政策,探索实施社保费率动态调整机制,采取积极灵活的非税收入管理政策,为利用经济调节手段管理现代化城市探索可复制经验。将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同支持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及时跟踪政策实施效果,努力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用好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政策。进一步简化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申请流程,制定相关申请工作指南,帮助高端紧缺人才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跟踪监测个税补贴政策在我市的实施效果,做好政策实施效应分析,提出政策改进完善的意见建议。制定人才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全周期”的人才保障支持体系,加大人才在住房、教育和医疗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二)科学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深入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构建市场化为主导的基础建设投资新模式。构建传统基建、“新基建”并驾齐驱、统筹安排、一体推进的新支出模式,坚持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券、PPP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完善政府债务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限额管理要求,在国家批准的限额内依法举债。实施政府债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政府债发行市场化水平,管好用好地方政府债,把地方政府债务作为统筹财力平衡、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研究建立政府可偿债资产与地方政府债务相匹配机制,完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确保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撬动作用。聚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存在市场失灵、外溢性明显的关键领域,优化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方向,加强“募、投、管、退”全流程管理,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吸引优质产业项目落地xx。探索建立政府投资基金与财政资金的协调联动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及财政收支形势动态调整政府投资基金规模。探索政府投资基金与融资担保基金实施联动,加强与知名创投机构、优质科技金融机构、科技创新机构的合作。

推荐访问:标签 财政 规划 财政发展十四五规划 财政发展十四五规划专家评审意见 十四五财政规划主要内容 财政局十四五发展思路 十四五规划关于财政 十四五规划财政工作 财政规划十四五建议 财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县级财政十四五规划 财政部十四五规划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