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信友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稿 述职报告 事迹材料 范文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气候对农业影响【完整版】

时间:2022-04-04 19:3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气候对农业影响【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气候对农业影响【完整版】

 

 1

 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一、气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1. 气温对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

 气温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一般把日均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简称积温。一般农作物在日均温≥10 ℃的情况下才能活跃生长,可把日均温≥10 ℃的持续期视为农作物的生长期。积温的多少决定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熟制等。

 ★请在右图中标出我国温度带。

 农业生长还要注意 无霜期的长短,无霜期长的地方,生长期长,而无霜期短的地方,生长期短。

 温度带 范围 ≥10℃积温 作物熟制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1600℃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荞麦等,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等。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8000℃ 水稻一年三熟。甘蔗。

 2. 气温 对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气温的日较差和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 白天气温高,日照强, 有利于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而 夜间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被削弱,减少了对能量的消耗,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所以在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类的农作物甜且多汁,粮食作用等颗粒饱满。

 二、水分对农作物的影响

 1.水分影响的农作物的生长及种类。

 需水量较多的农作物有水稻、茶叶等。

 需水较少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高梁、甜菜等。

 ★棉花在播种期和生长期需水较多,但吐絮及采摘期需水量较少。

 2

  在我国的农业大致以 800mm 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南方为水田农业,北方则为旱作农业;大致以 400mm 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为种植业,西部为畜牧业。

 ★冬季降雪多的地方则可使土壤中的氮化物增加,加速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有利于土壤保墒。

 三、光热、水分条件的组合对农业的影响

 光照——气温的日较差和光照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白天气温高,日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夜间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被削弱,减少了对能量的消耗,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水热组合条件越好,则越有利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雨热不同期,灌溉水源缺乏,不利于农业生产。

 四、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干热风等,特别是干旱对农业的影响范围最大。

 1.寒潮是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强列的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不利于农作物越冬;但有利农作物减少病虫害。

 2.我国东部季风区则会因为夏季风的不稳定,造成气象灾害频繁。

 ★影响我国农业的主要旱灾有哪些? (1)华北地区的春旱:春旱是因为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但降水较少;再加上春季农作物返青需水量大引起的。

 (2)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伏旱则是因为 7、8 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高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形成的。

 3.干热风是一种高温干燥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我国大面积的干热风出现在秦岭-淮河以北,以华北、西北地区最为多见,每年 5 月初至 6 月中旬正值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 此时少雨、高温天气使植物蒸腾急速增大,往往导致小麦干尖、黄叶、灌浆不足、秕谷严重甚至枯萎死亡。

 对干热风的防御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适时浇水(干热风到来前 2-3 天)②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③营造防护林④喷洒化学药剂,改善小麦生理机能等。

 4.气象灾害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影响不同:在我国冬季寒潮影响农作物过冬;而春季寒潮影响作物的幼苗成长,秋季大多会影响作物成熟。虽然影响不同,但最终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

 五、不同类型的气候对农业影响

 季风气候: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弊: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形成旱、涝灾害,有效措施是兴修水利设施。

 (1)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不利:多旱涝灾害。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平原—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山地丘陵——发展林业(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不利:多旱涝灾害;冬春季降水相对较少,且会受低温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小麦、玉米),二年三熟、一年一

 3

  熟。

 不利:多旱涝灾害;降水相对较少,冬春季缺水(尤其华北);热量相对不足,且冬春季会受低温、寒潮(冻害)的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有利: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积累养分,在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种植瓜果、棉花等。

 ②不利: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干旱是典型特征,多为草原荒漠),适宜发展畜牧业。

 地中海气候

 ①有利: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时鲜业(园艺业)作物的生长;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作物越冬。

 ②不利: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雨热不同期,灌溉水源缺乏;有效措施之一是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如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种植耐旱作物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

 ①利:全年降水均匀,气温变化不大,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可发展乳畜业。

 ②不利: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生长、成熟, 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适宜种植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林业。

 热带沙漠气候

 ①利:光热充足,在有水源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②不利:全年干旱。典型:A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滴灌技术;B 埃及的棉花种植,长绒棉

 热带草原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光热水较充足,可合理发展种植业,但干湿两季的特点易带来旱涝灾害。

 地面覆盖物的影响

 1.农业覆盖 (1)地膜的利 地膜覆盖栽培又叫护根栽培,就是将一层薄膜铺设在地表以促作物生长的一项现代农业技术,能起到保温、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和肥料流失、灭草、防虫等综合作用,从而改善和调节作物核心生存的土壤环境,可以使作物成熟早、品质好、增产增收。农用地膜是指直接覆盖于栽培畦或近地面的薄型农膜。一般厚度为 0.008~0.015 毫米。由于不同颜色的农膜对光谱的吸收和反射规律不同,对农作物生长及杂草、病虫害、地温的影响也不一样。

 总述:①提高土壤温度——有效积温增加,生育期相对延长,提高产量(不同颜色增温效果不同,无色地膜增温效果最好,银灰色基本不增温);②保持土壤水分(保墒),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③维持土壤结构(地膜覆盖表面,保护表土,可以减轻风,水的侵蚀);④保持土壤疏松(地膜覆盖会减少雨水拍击,防止土壤板结);⑤改善光照条件(地膜以及膜下水珠反射阳光);⑥防止病虫害;⑦提高土壤肥力。地膜覆盖以后,土壤中的氮肥以挥发形式的损失量大大减少,使得氮肥得以保持,地温升高,微生物活动随之增加,增加土壤有机物;⑧提高作物品质,达到早熟增收;⑨防旱抗涝;⑩抑制杂草(黑色地膜效果最好);⑪抑盐保苗,防止土壤盐渍化;⑫使各种作物适作区向北推移(北半

 4

  球),从而更有效利用国土资源。

 地膜在不同地区的主要功用—在干旱缺水地区:以保水抗旱,提高地温为主;在无霜期短的低温寒冷地方:以提高地温,延长有效生育区为主;在多雨高温地区:以防涝和防止土壤养分淋溶流失为主。

 黑色地膜用于除草降温,还可用于瓜菜的软化栽培。黑色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增温快、湿度高,但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故增温作用不如透明膜,白天还有降温作用。由于它不透光,因而除草效果显著。黑色地膜透光率只有 1%~3%,热辐射只有 30%~40%。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相比,除了不能增加农作物光效之外,其它白色地膜具备的功能都具备,但是黑色地膜可以除杂草,因为黑色地膜覆盖下的地面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可以除杂草。

 铺反光膜能过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能使原来着色度 40%-50%的水果着色度提高到80%-100%,同时还可增加果实亮度。反光膜能显著提高树冠内不同高度的光强,且越靠近地面反射光强越强;铺设反光膜果粉增厚,病虫害明显降低。

 2)地膜的弊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多年覆盖地膜,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阻碍作物根系发育;土壤透水性能降低。自上世纪 80 年代甘肃省开始推广使用农用塑料地膜,全膜覆盖技术近年来得到大面积推广。2012 年该省地膜使用总量达 13 万吨。在同等覆盖面积下,地膜越薄,使用成本越低,但超薄地膜老化快、易破碎,人工捡拾清理或机械捡拾困难。加大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政府农业补贴;发展科技,研发新型地膜材料;加大地膜的回收力度。

 5

 (4)覆砂石 河西走廊上种植压砂瓜:冲积扇中多砂石,覆盖土层的砂石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光照强烈,西瓜品质好;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

 温室大棚

 能透光、保温(或加温)、保湿,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塑料大棚在北方地区:主要是起到春提早、秋延后的保温栽培作用,越冬栽培。在南方地区:除了冬春季节用于蔬菜、花卉的保温和越冬栽培(叶菜类)外,还可更换成遮阳棚,用于夏秋季节的遮荫降温和防雨、防风、防雹等。塑料大棚一般室内不加温,靠温室效应积聚热量。

 2.梯田 (1)梯田的分类 梯田类型的选择原则:开垦何种类型的梯田,实际地形和坡度是最重要的条件,此外,土壤质地、雨量大小、水源状况、离村庄的距离等也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除了上图中的几种基本形式外,将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进行组合的复式梯田也较为常见。

 水平梯田:沿等高线把田面修成水平的阶梯农田,是最常见一种,也是保水,保土,增产效果较好的一种。隔坡梯田:水平梯田与自然坡地沿地坡相同布置,即上一阶梯田与下一阶梯田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坡式梯田:指山丘坡面地埂呈阶梯状而地块内呈斜坡的一类旱耕地。它由坡耕地逐步改造而来。反坡梯田:水平阶整地后坡面外高内低的梯田称反坡梯田。

 6

 (3)梯田的影响 修筑梯田有利方面:可以防止山坡地开垦后容易发生的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坡地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率;能方便地进行灌溉和耕作管理。

 不利的方面有:陡坡开垦梯田成本较高;修筑过程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暴雨情况下,田埂容易发生崩塌,产生次生灾害影响坡下居民生产生活安全。

 3.农业耕作法 (1)垄作法 含义:垄作法就是把田地开成一条条的垄和沟,把庄稼种在垄上的耕作方式。

 分布:中国华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多用于栽培玉米、高粱、甜菜等旱地作物,其他地区主要用于栽培甘薯、马铃薯等薯芋类作物。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

 (2)保护性耕作 所谓保护性耕作就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

 7

  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留茬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地表蒸发,改善土壤墒情,从而减少风蚀的影响。保留作物残茬,确保土地一直被作物覆盖。我国东北的黑土有机质丰富,土质松软,非常适宜耕作。东北黑土一般分布在从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山麓地带。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导致黑土退化,而自然因素又加剧了其退化,出现“露黄黑土”。为保护黑土,近年来当地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免耕”法效果明显,即不翻动或少翻动表层土壤,并在收获农作物的果实后留下作物残茬覆盖土壤表层。

 (3)无土栽培:主导因素是科技 无土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等轻质材料为育苗基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在光照、温度适宜而没有适合的土壤条件的地方,如沙漠、荒岛,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应,可进行无土栽培。大都市的近郊和家庭也可用无土栽培法种植花卉。

推荐访问:学案 气候对农业影响 高考 完整版 气候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ppt